学生眼中的“鸟”与“树” -----统编版语文第五册《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9-8-12 21:11:14 浏览次数:172

学生眼中的“鸟”与“树”

             -----统编版语文第五册《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丰城市新城小学   胡晓颖   13755877186

2018年11月底我参加了市进修学校组织的“小学高级教师”优质课赛课活动。为了更好地完成此项活动,赛课前我在学校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磨课。

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认真看了作者新美南吉简介。其作品特质在于:赞扬、追求人们善良的心性,但又表现着单纯善意中难以掩饰人生的悲哀,语言中的善意和幽默让新美南吉的童话有着艺术的亲切和美感 。

再看课文,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鸟儿对树的深情和留恋。凭着以往的教学经验,很快地从不同的角度找到了文本中所蕴含着的纯真友谊与信守诺言的珍贵,围绕着这个主题写好了教学设计。

根据我对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了解,在教学总结拓展环节我特意设计了发散性思维的想象问题:故事的结尾,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此时鸟儿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如果大树在天有灵听到他的歌声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在磨课时,此环节学生积极发言:鸟与树之间的友谊是多么的深厚呀!树儿,我是多么想你!你怎么不见了?以后我来这片森林,唱歌给谁听呀?(此时的孩子把自己感动了,说话都带着哭腔)我对环节设计很满意。

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了:这棵树是非常有意义的,它点燃了灯火,让村子在黑夜里有了光明呀!为什么小鸟不可以再找过另一棵树做好朋友?一石激成千层浪,孩子们的关注点开始转移了。有人小声嘀咕:有了在一起唱歌的快乐,好朋友变成了火柴,也应该替它高兴呀!我当时懵了,细想孩子们说,要保护环境,爱护树木;像树一样无私奉献,这样也行呀!从 “有了欢聚,也会有别离”这个角度看文本,别离也不需要一直伤感下去呀!课就这样偃旗息鼓了。其他老师在评课环节都提出了对“不同的声音”的评价,“不同的声音”带来了“不同的评价”彻底让我迷糊了。

端起课本,细细研读统编版教材编排意图,从中年级就开始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三年级叫“预测”。同一篇课文学生往往是会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虽然是三年级的学生,但他们已经有了客观判断分析事情能力,疑是思之始,质疑可以把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这种广杂发散型的质疑可以让学生有了探究的能力。

不脱离文本,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就应该让学生“不同的声音”响起,树让黑夜有了光明,这不就是积极乐观的思维的体现吗?

再次提笔,把教学设计进行一次修改 :小鸟飞走了,你想想还会发生些什么事?

再次磨课时,“不同的声音”再次响起:小鸟守着树桩,一直期待着树桩又会有小树发芽,这是树的另一次生命吧!

多好的孩子,有着善良的心,世界在孩子的眼里变得更美好了,他们的真、善、美是老师心里不可多得的宝,与新美南吉写童话的特质是契合的,值得我们珍视!“守正创新”。我们不要受到这样那样的制约,文本的空间是有限的,但还是需要老师正确引导下,努力去创新,绽放耀眼的智慧火花。

统编版教材提倡阅读教学的“1+X”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让学生自己读,读不懂也没关系,慢慢就弄懂了,这就是为了增加阅读量。“统编本”语文教材是“专治少读书、不读书的”。在课后推荐了新美南吉的其他作品让学生阅读,从他的作品中更了解作者,喜欢他的童话。虽然一时半刻看不到“1+X”的效果,但主旨在于让学生爱上阅读,发挥他们主动性,去探索、研究适合自己阅读的可行的办法,能成为我的另一个教学的创新点。

    教学设计一改再改,我再次带着我的语文本走上讲台……